首页

中国足踩馆女王调教免费专区

时间:2025-05-30 00:45:07 作者:两岸文创人士:扎根中华文化 科技赋能创新 浏览量:90982

 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题:两岸文创人士:扎根中华文化 科技赋能创新

  中新网记者 李雪峰 朱贺

  “文化不只是情感的桥梁,更是创新的沃土、发展经济的动力。只要两岸在共同的文化根基上持续交流与合作,就能开创更多共赢的契机。”台湾商业总会荣誉理事长赖正镒28日在北京表示。

  当日,以“文化同源·文创共生”为主题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文创论坛举办,两岸文创人士围绕文化创新、科技赋能、产业融合等议题展开讨论。

5月28日,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在北京开幕,两岸文化各领域代表人士800余人出席活动。 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

  坚守中华文化 汲取创新养分

  “文化从来不该被切割,而是两岸最深层的认同与连结。”赖正镒表示,从《诗经》到唐诗宋词,从青铜器到现代设计,中华文化的每一笔、每一道,都是两岸同胞血脉的记忆与情感。

  他说,此次论坛以传承、弘扬、发展为主轴,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,更是对未来的承诺。

  台湾文创设计师、武术教练黄鸿玺从小习武,如今不仅成为一名作家,也在多地开设服装店。活动现场,他身穿深蓝色布褂,慢慢发力横扯,衣襟两侧的盘扣丝毫没有松动;猛地一抖,却瞬时解开。

5月28日,台湾设计师、武术教练黄鸿玺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文创论坛上发言。 中新网记者 李雪峰 摄

  “武术是一瞬间的事情,打斗的时候不能散开,受伤时却需要便捷快速地进行检查。小小一枚扣子,蕴含的却是传统武术文化。”他以自己设计的衣服为例:“如果是穿西装、衬衫,出拳时,身体会被衣服拉扯起来,但我的衣服经过研究剪裁,为练拳设计,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。”

  论坛上,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创联盟主席赵文暖宣布启动 2025“金瓯无缺——当代青年艺术与文化创意展”作品征集。他表示,这项依托数字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展览,重构五千年文明的现代表达。即使是数字艺术这样前沿的艺术形式,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深厚滋养。

  侨福国际全球业务拓展董事赖国贤认为,未来文创产业一体化需要两岸沟通,“要从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中萃取必要的元素,并将它当代化、现代化,进而形成流行的商品乃至世界性的商业模式。”他说。

  AI赋能文创 合作潜力巨大

  “作为手工艺人,我要去做AI吗?我要去做大数据吗?那不是我的擅长,我的擅长就是做好手工。”论坛上,北京泥彩塑传承人张忠强表示。

  不过,他随后话锋一转:“但我拥抱科技、拥抱未来,不一定亲自去做,但希望能与更多的专业人士合作。”他介绍,今年举办的科技庙会上,泥塑兔儿爷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可以开口说话了。看到自己的作品用地道的京腔讲述北京故事,他找到了将传统文化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途径。

  谈及两岸在AI赋能文创方面的交流合作,赖国贤表示,两岸文创产业优势互补,“大陆有强大的‘智造力’、最好的品质、最好的效益,但文创产业要怎样去做?”他说,“需要同最新的AI技术相结合,以此提升水平。”

  长期从事大数据研究,开域集团董事长施侃表示,AI始终是一个算力叠加算法的工程产品,虽没有灵魂,但可以赋能文创,成为高效的展现手段和平台。目前大陆在这方面发展迅猛,而台湾文创起步早,人才创意多,两岸优势互补,合作未来可期。

  “科技与艺术的共振正在塑造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。”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张旅阳说,数字技术不仅是艺术的工具和载体,更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手段。海峡两岸拥有共同的文化根脉和历史积淀,在数字文化创新领域携手合作,必能激荡出更大、更灿烂的火花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第四艘航母是否核动力?海军政委:很快会公布!

今年小麦春灌,山东聊城种粮大户王立浩用上了新工具——射频卡。与过去大水漫灌不同,如今浇地一刷卡,黄河水经提水泵站提至低压管道,来到了地头。

贵州雷山苗族民众欢度苗年和鼓藏节

9日下午第一阶段比赛,徐思手感和准度都很不错,一上来就取得大比分3:0的领先,其中第二、三局分别打出单杆137分和113分。丁俊晖之后连扳两局,其中第四局也打出单杆119分。徐思又连赢两局,以5:3领先。

中国建设银行优秀县域支行巡礼丨河北廊坊燕郊支行

北京舞蹈学院院长、国家一级编剧许锐教授担任人教版义务教育艺术 舞蹈(八~九年级)教材主编。他提到,教材编写注重舞蹈学科的专业性与普及性,突出教科书编写的创新性,强调不同舞种的体验,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。

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

没有哪个顶尖的竞技体育选手不介意失败,而反过来看,挫折也激发了她想要逼迫自己再进一步的心理。也是从那时起,大部分时间留在中国训练、只在比赛期才去美国一两个月的闫晓楠,决定破釜沉舟地带团队去美国,接受长期的职业训练。

杭州公安整治网络谣言、暴力 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.4万余个

11月26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《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行动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政策解读专题新闻发布会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、国家认监委主任蒲淳在会上介绍,质量认证行业处在转型期,正在由数量规模型发展逐步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,行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,但质量认证工作现状离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。当前,一些无资质机构网络卖证屡禁不止,个别有资质认证机构存在虚假认证等违法行为,管理体系认证市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,近两年新成立的机构频频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,认证审核员违规行为多发,CCC获证产品抽查合格率不高等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